13057670467
全国海事法院: 上海 南京 宁波 厦门 广州 北海 海口 青岛 天津 大连 武汉
律师团队
>>
  •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姜律师
  •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朱律师
  •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叶律师
  •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章律师
业务范围
>> 
  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南京第三巡回法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诉、申请抗诉等法律事务,包括刑事案件申诉、民事案件再审、行政案件再审、执行案件申诉,具有丰富的刑事申诉、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申请再审经验。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抢劫罪的案例分析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 www.hs64.net


  一、案例一

  案件详情:村民王某和刘某在河边卖东西,忽然听到河对岸有人喊抓贼,同时看到窃贼黄某从河对面涉水过来。王某随手拿起木棍向黄某打去,黄某内心害怕,就掏出偷来的一千二百元,表示只要不打自己就把偷来的钱给王、刘二人。王某拿走了一千二百元,并强 行对黄某进行搜身,又搜出了四百元。黄某说这四百元是自己的钱,但刘、<{{tjlytel}}>王二人置之不理。黄某躲起来后,河对岸追赶小偷的 人问王、刘二人是否看到小偷,刘某谎称小偷已经朝某方向逃离。追赶的人走后,王、刘二人放走了黄某,平分了一千六百元钱。对王、刘二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王某和刘某使用暴力,从黄某那里强行拿走的是四百元,这个行为可以认定为抢劫罪。至于黄某主动交给刘某和王某的一千二元,肯定不能够成立抢劫罪等财产犯罪。在追赶黄某的人赶到之后,黄某本来就在现场,王某与刘某却谎称黄某已经朝某方向逃匿,并在追赶的人走开以后,将黄某放走,这样的行为应该能够成立包庇罪。

  本案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王某和刘某拿走黄某一千二百元的行为能不能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者其他犯罪?二是到底是王某与刘某向追赶黄某的人故意指错方向的行为构成包庇罪,还是王某与刘某放走黄某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是: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王某和刘某拿走黄某一千二百元的行为,还是可以被认定为掩饰、<{{tjlytel}}>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的。你刚才分析的逻辑是,只要这一千二百元被认定为了窝藏的好处费,它就不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对象了。其实,我觉得这二者既不矛盾、也不冲突。因为只要行为能够被评价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那么,行为人实施这样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也就不会影响对行为的认定了。即使要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成立,以为了本犯的利益为前提,也可以认为王、刘二人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本犯的利益,亦即,使本犯盗窃的财物不被被害人追回。关于第二个问题是,向被害人作假证明的行为,能否成立包庇罪?显然,这需要联系包庇罪的本质展开讨论。也就是说,要考虑刘、王二人谎称黄某逃走的行为,是否妨害了司法。肯定不成立牵连犯。牵连犯的成立,要求两罪之间的关联具有一种通常性,<{{tjlytel}}>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包庇罪之间不存在这种牵连关系。至于两罪是否成立想象竞合,就取决于是否可以将拿走1万元与指错路认定为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行为。如果可以将其认定为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话,那还是可以将这两罪认定为想象竞合的。问题是,两个被告人向被害人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成立包庇罪吗?也就是说,向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案件中,被害人怎么向司法机关陈述虚假事实?被害人事后向司法机关说“小偷已向某方向逃离”,就会妨害司法吗?只有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包庇罪。倘若向包括被害人在内的任何人作所谓虚假证明的行为也成立包庇罪,这个罪的构成要件就丧失了定型性,成立范围就会无限扩大。你们也不要担心,我的这个观点会缩小处罚范围。我举个例子。甲的钱包被盗了,他认为乙在当场因而知道是谁偷的,就问乙,乙明知是自己认识的丙偷的,但说成是一个他不认识的丁偷的,还描述了丁的生理特征。到此为止,如果甲不向公安机关告发,不存在谁妨害司法的问题。如果甲向公安机关告发,声称目击证人乙看见丁偷了自己的财物,公安机关就会向乙核实,此时乙再次向公安机关作虚假证明,就构成了包庇罪。

  二、案例二

  案件祥情:甲在强行闯入被害人经营的小卖部以后,打算先将被人杀死,再拿走被害人的财物。于是,甲对被害人实施了很严重的暴力行为,被害人昏迷以后,甲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就将被害人的小卖部洗劫一空。此时,甲想毁尸灭迹,就临时起意,放了一把火将被害人的小卖部烧毁了。案发之后鉴定,被害人不是由甲的暴力行为致死的,而是被火烧死的。在这个案件中,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案例分析:这个案件中涉及我们刑法理论在故意的认定中讨论的<{{tjlytel}}>“事前的故意”这个概念。甲意欲通过第一个行为杀死被害人,但实际上是他的第二个行为 才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根据我的观点,甲在抢劫杀人以后,又毁尸灭迹,毁尸灭迹作为后续行为并不异常,所以,应当肯定甲的第一个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来,甲的行为构成抢劫杀人的既遂与《刑法》第一一四条规定的放火罪两罪,在量刑的时候两罪应并罚。虽然《刑法》第一一四条的法定刑远轻于《刑法》第一一五条的法定刑,但从最终的并罚结果来看,甲并不会因为自己误判了被害人的死亡时间而受到量刑上的优待。

  三、案例三

  案件祥情:曱男与乙女是一对情侣。乙女因其前男友涉嫌犯罪,害怕连累自己,就将一百三十九万元打入了甲男的账户,并表示等她的前男友涉嫌犯罪的事情过去以后,就会将这笔钱取回。原本甲男的银行账户内的存款不足五万元,在乙女打入一百三十九万元之后,甲男在乙女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自己的账户中取了五十万元用于买车、还债。后来,<{{tjlytel}}>甲男怕乙女会将该笔款项要回,就将乙女约出来,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将乙女杀死,从乙女的衣物内取走三千多元的现金与手机等财物后,将乙女弃尸水库。在这个案件中,甲男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学生:在这个案件中,甲杀害乙是为了摆脱欠乙的债务,并且抢走乙随身携带的财物,所以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抢劫的数额就是甲欠乙的一百三十九万元以及甲从乙身上取走的财物。

  甲既抢劫了财产性利益,又抢劫了乙的财物。甲为了逃避债务而杀死债权人乙的行为,可以被评价为抢劫财产性利益。将这样的案件认定为抢劫杀人,才能既将案件事实进行全面评价,又能做到量刑适当。因为本案中,甲之所以杀死乙,是为了逃避债务,并且甲确实也因此而逃避了债务,将这样的行为认定为抢劫杀人,既可以对杀人行为进行评价,又可以将抢劫财产性利益这一点进行评价;在刑法中,抢劫杀人的法定刑重于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后者没有规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tjlytel}}>如果按照抢劫杀人来对甲量刑的话,就可以适用罚金刑或没收财产的刑罚。如果在这个案件中,乙女的父母知道乙女将一百三十九万元转移到了甲的银行账户,虽然甲男杀死了乙女,但是乙女的父母是乙女的合法继承人,他们还是可以向甲主张债权的。在乙女的父母将甲告上法庭,要求甲归还该一百三十九万元并且胜诉的情况下,是不是又该认定甲的抢劫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未遂了呢?乙女的父母事后向甲主张债权,是甲抢劫财产性利益既遂以后的事情了。这与小偷偷走了他人的财物以后,物主追索是一个道理。不能因为物主事后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将丢失的财物找回,就否认小偷的行为已经既遂。在诈骗与抢劫财产性利益的情况下,我认为只要行为人的欺骗或者抢劫的行为已经使对方的财产性利益受到损害,就可以认定成立诈骗或者抢劫罪。<{{tjlytel}}>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很难认定财产性利益的转移占有。如在日本刑法中,抢劫或者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属于二项抢劫或者二项诈骗罪,他们认为,只要行为人的诈骗或者抢劫行为使被害人的财产性利益受到了损害,就可以成立针对财产性利益的二项犯罪。债务人在债权人上门索债的情况下,为了不还债而对债权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是否也可以认定为抢劫财产性利益,因而构成抢劫罪。债务人为了摆脱债权人的追债,而雇佣不知情的杀手将债权人杀死的话,是不是债务人构成抢劫杀人罪,而杀手构成故意杀人罪。

  四、对抢劫罪的认定

  首先,抢劫罪是必须有行为人的暴力实施抢劫的行为作为前提的,而且在发生暴力之前或者发生暴力过程中就有要抢劫被害人的财物的犯罪目的。

  如果在暴力完成之后才有了拿走被害人财物的,不能认定为抢劫罪。例如,行为人出于其他犯罪目的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昏迷,然后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进而取走财物的,不是抢劫罪。典型案例,强奸之后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趁被害人昏迷而非法占有其财物的,应该认定为强奸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出于其他犯罪故意实施暴力行为,在此过程中产生非法占有故意,并抢走或者夺走被害人财物的,则成立抢劫罪。

  其次,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行为人在实施诈骗、盗窃、抢夺中,尚未取得财物就被他人发现,为了继续非法取得财物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直接认定为抢劫罪。在这里,转化型抢劫罪中暴力、胁迫行为的对象是没有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行为人在被害人家里盗窃财物,出门遇见人,以为是事主,为抗拒抓捕而实施暴力或者胁迫的,仍然成立抢劫罪。

  再次,抢劫罪中的结果加重犯。抢劫罪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致人死亡”包括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两种情况,不再另行判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罪,而是成为了抢劫罪的“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在故意杀人而抢劫的情况下,没有将人杀死的,则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未遂。<{{tjlytel}}>

  最后,抢劫罪的既遂标准。抢劫罪原则上以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为标准,即只要行为人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抢劫罪的既遂。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八种法定刑升格情形中,<{{tjlytel}}>仍然存在抢劫罪未遂的情况,没有使被害人丧失对财物的控制的,仍然成立抢劫罪的未遂。

  几种特殊的抢劫罪的认定

  1、入户抢劫。对于入户诈骗、抢夺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认定为入户抢劫;行为人以入户抢劫为目的,入户后迫使被害人离开其居住地点,从而强取财物的,认定入户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不论是抢劫本身的手段行为造成,还是转化型抢劫中的行为造成,都认定为这里的加重结果犯。

  2、携带凶器抢夺的,只要行为人对凶器有实际的控制和支配即可。<{{tjlytel}}>如甲使乙携带凶器与自己同行,具有紧急时候使用的意图,即使甲亲手抢夺被害人财物,也认定携带凶器抢夺,即抢劫。

  3、使用暴力手段当场非法占有、控制他人房屋的,使用暴力迫使他人当场写出免除债务的承诺书的,宜认定为抢劫罪。

  4、行为人绑架他人之后,直接向被绑架人索取财物,不成立绑架罪,而应该成立抢劫罪;行为人在以实力支配、控制他人之后,才产生勒索财物的意图而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的,才按照绑架罪来予以认定。同样,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后,对其以暴力、胁迫手段予以控制,然后向其家人或者有关人员勒索财物或提出其它不法要求的,也认定为绑架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注: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条文释义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


·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一、诈骗罪之共同犯罪 1、案情: 张某早年与李某相识,李某从事以某某手段进行诈骗活动,后将此方法传授于张某某,张某伙同刘某、钱某、包某相继进行诈骗活动。与此同时李某也继续以团伙方式进行诈骗,共犯有南方人邢某、于某,东北的田某、赵某、韩某,此团伙在南方及东北常年多次作案。某某年四月案发。经公安机关侦查,侦查卷宗能够核实的是自某某年二月起张某伙同刘某、<{{tjlytel}}>钱某、包某共诈骗两次,涉案金额为二点三万元,另外张某伙同邢某...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定义 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 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 2、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 (1...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定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处罚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体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对各类案件制作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形式。判决和裁定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


·遗弃罪的辩护词
      1、辩护词之遗弃罪与拐卖儿童罪的认定问题 本案中,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吴某、周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的事实清楚,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值得注意的是被告人韩某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韩某出卖自己亲生儿子的行为也构成拐卖儿童罪。合议庭评议后认为,被告人韩某拒绝承担抚养亲生婴儿义务,出卖亲生子女,情节恶劣,其行为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遗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


·聚餐喝酒后,在小区里挪车算酒驾吗?
      法院认为,驾驶员为了挪车需要在停车场、居民小区等场所短暂驾驶车辆,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因此,向社会开放通行的小区、单位内部道路、公共停车场、地下车库等均属于道路的范畴。在司法实践中,将驾驶行为概括为三步,即“上车”、“打火”、“轮子动”,只要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了物理上的位移,即可认为驾驶行为已经完成,因此在小区、...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赔偿标准
      一、关于过失致人重伤罪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 最高院工作答复: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问题 (法办﹝2011﹞159号)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问题,我院的倾向性意见是: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只应赔偿直接物质损失,即按照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害赔偿,一般不包括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但经过调解,被告人有赔偿能力且愿意赔偿更大数额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调解不成,被告人确实不具备赔偿能力,而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坚持在物...


·盗窃罪“扒窃”的含义
      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1997年盗窃罪解释》)第4条中规定“1年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其后,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确立了“扒窃”在盗窃罪中的独特地位。⑴而2013年4月4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扒窃”作出“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务”的解释. 列出了“扒窃...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
          一、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将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都是以财物为对象的犯罪,都侵犯了他人财物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都具有变合法持有为非法占有的...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法规定 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


·危险驾驶罪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某、金某相约驾驶摩托车出去享受大功率摩托车的刺激感,约定“陆家浜路、河南南路路口是目的地,谁先到谁就等谁”。随后,由张某某驾驶无牌的本田大功率二轮摩托车(经过改装),金某驾驶套牌的雅马哈大功率二轮摩托车(经过改装),从上某市某区乐某某99号车行出发,行至杨高路、巨峰路路口掉头沿杨高路由北向南行驶,经南浦大桥到陆家浜路下桥,后沿河南南路经复兴东路隧道、张杨路回到张某某住所。全程28.5公里,沿途经过多个...


首 页 | 律师简介 | 服务领域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22 南京海事海商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13057670467 13057670467